当一部电影被观众齐声喊“退票”,黑红也是红?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861更新:2025-09-18 00:05:13

“获奖就没烂片?”——这句源自电影《永安镇故事集》的台词,曾被用来指代那些在电影节斩获殊荣却难以获得普通观众认可的作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曾以《裂流》斩获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青年评审荣誉奖与迷影选择荣誉奖,并携《好友》在平遥首映的导演杨平道,最终却因自己执导的第三部作品《浪漫的断章》遭遇口碑滑铁卢。该片在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举行全球首映,讲述年轻作家苏东邀请前女友赵盈及未婚夫老顾共赴旅行,在跋山涉水的途中试图修复感情裂痕的故事。

该片因独特的叙事结构引发热议,且部分情节和台词因男性凝视视角引发争议。随着放映推进,负面评价在不同影迷群体中持续蔓延。起初有观众以《永安镇故事集》中"入围就没有烂片"的台词为引,表达对影片的不满;随后更多认为作品乏味或受冒犯的观众加入讨论。当某影迷群中出现"谁带头骂我一定跟"的反击言论后,片尾字幕滚动时竟爆发集体退场事件,观众席中响起"退票""退钱"的声浪。映后交流环节更显激烈,首位发言者以"抽象喜剧"为名讽刺该片:"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抽象喜剧电影,让我在郭敬明与《小时代》缺席后,仍能忘记身份与背景,沉浸于导演构建的抽象世界。在电影中我纠结苏东是傻子,还是老顾是傻子,此刻才明白原来我是那个傻子。"第二位观众则表示其家乡广东阳江作为取景地令其感到羞耻,但也有观众指出导演呈现了阳江的美学价值,从而引发现场激烈争论。

在《浪漫的断章》首映礼上,导演杨平道面对观众提问时坦言:"那些提前离场的观众或许未曾预见,后续引发的热议将如何发酵。" 这句由观众总结的评论,意外地成为豆瓣平台该片最引人关注的讨论点。谈及争议,杨平道向界面文娱表示,影片放映次日的现场交流中,观众对电影本身的探讨被激烈情绪所取代,他对拍摄手法与剧情创作的阐释也遭到误解,认为是傲慢的表现。"我始终愿意倾听观众的意见,例如当有人质疑影片是否冒犯女性时,我乐于了解具体缘由,试图通过对话理解他们的感受。" 但杨平道也坦言,面对充满情绪化的互动,他感到难以应对。

在杨平道看来,艺术创作始终摆脱不了个人视角的局限。"这正是艺术的有趣之处,所有有价值的创作都必须源自个人的观察与认知。" 他强调自己无法面面俱到地兼顾所有社会议题,"每个作品都是我试图突破自我的实验。" 作为电影节展映影片,这种即时的观众反馈对他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映后交流,我能够更直接地感知表达上的盲区,进而不断完善创作。"

《浪漫的断章》在首映引发争议后,其豆瓣想看人数飙升至1302人。尽管影片因负面舆论成为焦点,但"黑红也是红"的现象在此显现。该片映后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成为本届平遥电影展首个"出圈"的影片。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引发争议的《没有颜色的关系》却未获得相似的关注度。电影节作为电影从冷门走向大众的跳板,其提名或获奖记录往往成为院线宣发的重要筹码。如即将上映的《河边的错误》在海报显著位置标注了电影节荣誉,而此前入围戛纳的《燃冬》《永安镇故事集》也因这一背书获得市场关注。平遥影展的观众群体具有鲜明特征,他们多为特意请假前来观影的年轻影迷,从周边城市到陕西、四川、贵州等地的观众均不惜抢票入场。本届影展单场门票定价80元,部分观众为获取心仪场次支付两倍以上费用。相较于普通院线观众,影展观众更易接受先锋与小众创作,积极参与影片讨论。电影节特有的沉浸式体验让影迷能近距离接触导演与创作者,收集海报与签名成为常态。在电影宫内,观众有机会与贾樟柯对谈诗作,或与马可·穆勒探讨创作理念。这种平等的交流氛围使得每部参展影片都获得相似的曝光度,无论创作者资历深浅。然而,这种高关注度可能带来两面性:获得口碑赞誉的影片未必能转化为票房成功,而广泛差评则可能在上映前就消耗潜在观众群体。

电影《河边的错误》海报与《永安镇故事集》《浪漫的断章》一同亮相,折射出电影节对作品传播可能带来的有限影响。对于青年创作者而言,参与电影节的动机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名声获取。以杨平道为例,他坦言前来平遥的核心诉求是为作品争取"亮相"机会,认为电影艺术需要打破常规的先锋探索,即便这种独特性可能难以被大众接受:"我坚持创作风格化的电影,明知这会是小众选择,但也愿意为此承担美学追求的代价。"这种"亮相"期待在赵八斗身上同样显现,这位曾参与网剧《救了一万次的你》创作、现担任《爱情神话2》文学策划的编剧表示:"年轻创作者往往将剧本视为私密表达,完成作品后只能与少数知己分享。但电影节提供了一个让专业观众真正倾听故事的平台,这种被看见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激励。"而导演骆云飞则通过其入围平遥创投的皮影电影项目《山海三言》说明,电影节更成为探索创新路径的试验场。作为首部以皮影形式呈现的《山海经》改编作品,其团队在完成剧本创作与形象设计后,将平遥视为突破创作瓶颈的关键契机:"目前市场上缺乏类似项目的参考,我们需要在电影节这个平台上倾听行业专家的建议。部分评委指出这种鲜明的中国元素或许更适合海外宣发,这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考维度。"

电影《二次呼吸》导演申由甲对自身首部长片的全球首映充满期待。该片作为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节"从山西出发"单元的入围作品,在本届影展上正式亮相。对于首次参与电影节的申由甲而言,这份兴奋之中也夹杂着困惑。他坦言自己并非科班出身,也没有前辈指导,"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前行",因此难以准确判断作品的定位。"认识的人会因为私人关系称赞我的作品,但我不确定这是否能吸引真正的观众群体",申由甲向界面文娱透露,"参加电影节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找到与影片气质相契合的受众。"

除了探索观众定位,青年创作者们同样在电影节上寻求资金支持与产业合作。申由甲透露,《二次呼吸》的拍摄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积蓄和亲友借款,总成本约200万元。目前他仍面临器材费用拖欠20万元的经济压力,"宣发方面更是捉襟见肘"。他表示希望通过电影节契机,与潜在发行方建立合作关系。电影节期间,申由甲仍在积极对接相关资源。另一位导演杨平道则用"创作者必须具备冒险精神"来概括影展体验,他透露《浪漫的断章》已有院线发行计划,但对于首映引发的关注效应,他表示"尚无明确评估"。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