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777更新:2025-08-25 12:30:4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印发《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提出涵盖“不严格限制古装剧数量”“推动纪录片精品化”“扶持优质动画片”等21项改革措施,该政策被称作“广电21条”。其中“取消40集上限”引发广泛讨论,明确表示电视剧创作将适度放宽集数限制。2020年2月,为治理国产剧“注水”严重现象,总局曾发布通知要求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精短创作。
剧集“注水”作为长期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剧本创作偏离了艺术规律,逐渐被资本逻辑所主导。在依赖版权售卖和广告植入的盈利模式下,制作方与平台方倾向于通过延长集数来稀释成本,导致镜头堆叠、情节拖沓甚至剪辑反复成为“注水”的常见手段,这种现象实为多方利益博弈下的妥协结果。尽管限制集数的政策在短期内为行业“脱水”起到一定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并未触及长剧供给问题的根本。
数据显示,近五年电视剧集数虽显著下降,但播出量从2019年的254部骤降至2024年的115部,长剧行业低迷不仅源于资本退潮和政策收紧,也与新兴微短剧等模式对传统观众的分流密切相关。此次“广电21条”适度放宽集数限制,并试点“边审边播、边改边播”机制,被视为对长剧生态的一次重要调整。这种松绑措施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但其是否会导致“注水剧”回潮,最终需由市场检验作品是否遵循创作规律。
除传统“注水”操作外,观众审美的演变也重塑着“注水”的评判标准。即便集数较长的剧作仍受关注,但“水”的界定已更加严格。因此,“取消40集上限”既是行业利好,亦为长剧发展开启新的挑战。当流量明星主导的创作模式遭观众批评,市场正逐步回归理性。面对多元化的视听内容,观众能否重新接纳长剧成为关键。
核心在于长剧质量需与投入成本相匹配,观众并非排斥长剧,而是反感“注水”的创作方式。创作者既需对长剧市场保持信心,更应坚守创作诚意,优质扎实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若一味追求“厚账本”而忽视剧本质量,最终将损害行业根基。唯有通过市场倒逼,让作品篇幅真正服务于叙事需求,方能实现创作能力与利益分配体系的良性互动,推动长剧在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间交出令人信服的答卷。
正如“酒香不怕巷子 deep”所言,优质剧作无需畏惧集数长度。《大明王朝1566》(46集)、《武林外传》(80集)、《甄嬛传》(76集)等经典长剧至今仍活跃在观众的观看清单中,证明真正有深度的创作能赢得市场认可。因此,创作者需在长剧市场中寻求突破,唯有摒弃形式主义,以扎实内容回应观众期待,方能在行业变革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