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文学改编的时代切片,文字厚土如何转化为荧屏“生万物”? -

来源:人气:783更新:2025-08-24 12:43:17

唢呐声穿透呼啸的寒风,送亲队伍在皑皑雪地上蜿蜒前行,如同游动的巨蛇。新妇身着鲜红嫁衣,紧握衣角蜷缩在摇晃的花轿中——宁家的大女儿宁绣绣因意外被劫持至马子窝,而父亲宁志远拒绝以地契相救,竟将幼女宁苏苏哄骗上轿代嫁。这场充满戏剧性的变故,悄然改写了多个家族的命运轨迹。近期,改编自文学作品《缱绻与决绝》的年代剧《生万物》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及爱奇艺平台同步播出,作品通过群像叙事,展现了百姓与土地共生共存的生存图景,以及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求变的生命韧性。原著曾斩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而杨幂、欧豪、倪大红、秦海璐、林永健、迟蓬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使得该剧从筹备到播出始终备受关注。

近年来,一批兼具创新性与思想深度的主旋律现实题材作品不断涌现,《觉醒年代》《山海情》《大江大河》《人世间》等作品引发广泛关注,展现出影视作品叙事手法的突破。在《生万物》的创作中,亦可见此类改编作品在类型元素融合、人物群像塑造以及现实主义表达等方面展开的全新尝试。土地这一意象,作为文学与影视作品中承载厚重叙事的"黄土气"象征,始终贯穿于中国故事的深层脉络。从农耕文明数千年积淀到当代现代化进程的剧烈变迁,土地既是维系生命的根本载体,也是折射命运变迁的天然镜像。因此,以土地为叙事核心的文艺创作,往往呈现出历史纵深感与现实批判性的双重特质。

严肃文学的影视化历程源远流长,近年来从《白鹿原》中展现的祠堂乡约文化,到《平凡的世界》描绘的黄土高原风貌,再到《装台》呈现的秦腔与人面桃花意象,《人世间》刻画的光字片胡同生活,以及《北上》描摹的运河波涛画卷,直至近期《生万物》依托的鲁南广袤土地,无不体现出作家们立足的本土文化根基。影视改编在忠实原著精神的同时,亦通过取舍重构实现艺术创新,如《生万物》小说蕴含的时代特征在改编中被赋予更具当代共鸣的叙事视角,使作品在保留文学内核的基础上实现与现代观众的情感联结。

近年来,多部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引发了广泛关注,《装台》以市井生活的细腻刻画和展现普通人的宏大叙事收获了良好口碑与不俗收视率;《人世间》则以高水准的制作创下收视纪录,成为全家人春节必看的口碑剧集;《北上》汇聚资深演员与新生代实力派,打造强阵容,试图通过影像呈现河流作为流动文明载体的象征意义。

《生万物》由导演刘家成执导,其此前作品包括《正阳门下》《芝麻胡同》《向阳而生》等。原著《缱绻与决绝》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聚焦于宁、封、费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沉浮。在文学传统中,土地常被赋予生命象征,既承载着生计与延续,也映射出伦理与秩序的变迁。《缱绻与决绝》通过土地归属与流转的描写,揭示了家族兴衰与人物命运的深层关联。

在影像化表达中,文学基底被具象化为空间意象与生活图景:田间地头、村口院落、炕头等细节不仅塑造了质朴的生活质感,更通过空间叙事不断强化"土地"作为核心命题的象征意义。宁学祥凭借广袤地产成为天牛庙村的首富,却终其一生被土地所束缚;宁绣绣作为地主之女享尽优渥物质条件,因一场意外婚姻与庄户封大脚结合,被迫直面土地的艰辛;而封二则如众多庄户般将土地视作命根子,几亩薄田直接决定着一家人的生计基础,衣食住行皆与土地紧密相连。

电视剧《生万物》以临沂、日照等地的真实地貌为背景,通过写实风格的视觉呈现,还原了鲁南农村的自然风貌。演员造型设计贴近朴实生活,细致刻画出庄稼人经年累月风吹日晒的生存状态。剧情始于寒冬时节,生动展现了人们"揣手"这一细节:或抱臂围观热闹、或隐忍争执、或默默承受委屈,折射出特定时代背景下民众的生活状态。制作团队将纪实文学的创作理念融入影视表达,采用群像叙事替代传统单线结构,通过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与生活肌理,承载厚重的历史质感。在呈现百姓日常烟火气的同时,巧妙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构建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众生相。开篇即以悲剧切入,宁家成员因对土地的执着而陷入命运漩涡:父亲将土地视若生命,母亲在绝望中挣扎,两个女儿在扭曲的现实中迷失。而费家则由寡嫂独自维系家族存续,其独子费文典在封建伦理的桎梏中陷入精神困境,与苏苏之间更缺乏真正的情感联结。

多年来,天牛庙及周边村落流传着一个说法:宁家的兴盛据说与女性的牺牲密不可分。剧作则通过影像语言将这一隐喻具象化。在土地与生存压力的双重挤压下,婚嫁成为家族间资源争夺的纽带,而几亩薄田的争夺更激化了代际矛盾,成为家族纷争的导火索。

剧集在群像塑造方面展现出不俗的吸引力,领衔主演杨幂正值事业转型关键期,而欧豪作为90后演员已多次挑战现实题材作品。尽管两人现实年龄相差六岁,但饰演情侣毫无违和感。剧中对宁、费、封三家主线人物的刻画尤为出彩,即便是银子、宁家二叔等配角也保持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土地在庄稼人心中占据着至高地位,剧中通过不同世代与阶层人物的视角,展现了对土地资源的多元态度。地主宁学祥与费左氏作为传统守土阶层的代表,将土地视为家族延续与社会地位的象征,其决策往往体现出对既有秩序的固守;而费大肚子与铁头家等贫困农户,则更注重土地的生存价值,有限的土地面积直接关系到温饱问题。至于拥有中等田产的封二家,则呈现出特殊的矛盾心态,在维护现有土地财富与拓展土地规模之间持续权衡,既要应对传统农耕模式的惯性,又需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现实压力。

演员在剧集中的表演注重细节刻画,例如大脚母亲独特的语言习惯,她惯用倒装句式说话,"你知不道啊"已成为标志性口头禅;宁苏苏因年幼天真,常以食物作为安抚方式,其活泼好动的性格也体现在步态上,总是一蹦一跳地穿梭于场景之中;而封二则展现出外冷内热的性格特征,与宁学祥之间形成的"互呸"互动桥段,成为展现人物关系张力的经典画面。

剧集深刻剖析了人性的复杂面向,通过费文典这一角色展现出温顺与责任心的正向特质,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出软弱与逃避的负面倾向。在苏苏意外未怀孕的真相揭晓后,他明知对方正承受多方压力,却依然选择独自离场,这种行为折射出个体在困境中的道德困境与情感挣扎。铁头母亲的形象则呈现出善意与委屈的表层,却暗含着自私与势利的深层动机,其复杂性恰如其分地映射了特定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影视作品通过适度的灰度化呈现,生动诠释了普通人于时代洪流中的生存困境与道德抉择,既展现了其在价值取舍间的摇摆不定,又刻画了其在现实压力下寻求生存平衡的微妙过程。

现实题材中的群像塑造突破了单一维度的符号化表达,角色带着伤痕登场,同时个体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担当形成鲜明对照,构建出年代叙事特有的情感张力。通过多线并进的群像铺陈,剧集深入刻画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突围,使厚重历史获得了人文关怀的温度。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女性编剧正逐渐成为创作领域的焦点,《山花烂漫时》《玫瑰的故事》等作品以女性角色为核心展开叙事,其细腻的情感刻画与独特的表达方式赢得广泛共鸣。《生万物》的改编同样由女性编剧王贺执笔,女性创作者特有的观察视角与情感共鸣能力,使剧中宁绣绣、宁苏苏、费左氏、露露等女性角色在展现生命局限与现实无奈的同时,也呈现出抗争、和解与责任担当的复杂面貌。

大脚母亲这一配角的塑造令人动容,尤其在绣绣准备刷牙时,公公的冷言冷语道出家中无此规矩,婆婆却巧妙化解道:"闺女这不是把规矩带来了嘛";而当众人听闻大脚救杜先生的英勇行为时正兴高采烈,唯有大脚娘始终惦记着儿子的伤势是否严重,这般反差更显人物的细腻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身份背景迥异的费左氏与银子身上,也存在着共存的矛盾与相似之处。银子作为底层庄户之女,在生存理性与情感渴望之间不断博弈,为救患病的母亲,她被迫与宁学祥联姻;而费左氏虽出身名门,却也深陷伦理枷锁的束缚,其承受的困顿不仅影响自身,更通过婚姻关系施加于嫁入费家的宁苏苏,形成跨越阶层的情感传递链。

近年来影视创作中涌现出大量具有深度的女性角色,《山海情》中的水花、《人世间》里的周蓉、《南来北往》中的姚玉玲等人物形象引发广泛共鸣。随着观众审美层次与价值判断的提升,传统影视作品中单维度的女性角色已难以满足当代观众多元化的需求,市场对具备独立人格、清晰人生轨迹和复杂心理状态的女性形象展现出更强的期待。

在市场需求与经济利益的双重推动下,“她叙事”逐渐演变为具备天然的话题吸引力和市场潜力的新兴领域。随着创作理念的迭代升级,观众与创作者群体正自发抵制角色工具化的创作倾向,转而追求人物形象的立体塑造,避免将角色简化为推动剧情的手段。与此同时,叙事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既需要女性视角的深度挖掘,也应重视男性视角的合理呈现,以实现更丰富的情感表达与价值传递。

女性题材作品天然具备一定的关注热度,市场对此类内容的需求正转向更具情感厚度与思想深度的表达方向。创作者若能摒弃哗众取宠的叙事方式,转而在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息、人物互动的微妙语境以及细节动作的刻画中传递人文关怀与情感张力,便能获得观众的深度认可。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受众审美价值的演变与市场格局的重塑,现实主义创作正在探索更具创新性的表达路径。以《生万物》为例,该作品在土地、家族与时代等宏大叙事框架下,既通过细腻的性别视角展现人性复杂性,又以多维度诠释的方式映射社会结构变迁,实现了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双重突破。

《生万物》以一方土地为叙事起点,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困顿与生命力。时代脉络的呈现最终依托于具体个体的命运选择与错综的人物互动,在逼真的情境、立体的人物塑造及潜藏的冲突中,深刻揭示社会结构与人性的复杂层次。随着叙事从土地的纹理延伸至人物命运的变迁,《生万物》的故事已进入中段。近年来,文学作品影视化转型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不断探寻高质量文学内容与大众娱乐形式融合的创新路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源自老子《道德经》的经典箴言,揭示了生命从简约走向繁复的宇宙法则。正如文学改编所展现的创造力历程——文字在银幕上绽放,个体故事在群像中升华,既延续着原著的思想深度,又衍生出影像的丰富维度。恰似沃土孕育万物生机,优质文学作品在影视化进程中不断迸发生命力,以全新的艺术形态抵达更广阔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思想启迪。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