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爆爽剧,让优酷终于爽了一把 -

来源:人气:935更新:2025-08-02 06:29:23

2005年,江苏徐州某机械制造工厂的一名技术员萌生了创作网络小说的念头,历经三年筹备后于2008年正式开始写作。初期作品因口碑欠佳且更新节奏不稳定,迟迟未能获得平台认可,直至完成30万字后才与起点中文网达成签约。作品上线后逐渐步入正轨,半年内便成为起点平台首部突破"百盟"的爆款佳作。2009年底,作者凭借尚未完结的《凡人修仙传》直接晋升"白金作家",改写了"必须完结作品才能获得白金作家称号"的传统规则。对于熟悉网文发展史的人来说,这部作品堪称经典。2020年B站推出的动漫改编版引发热议,单集最高在线人数突破15万,衍生出大量"邪修""散修"等追更群体,甚至有观众表示若拍摄真人版,可直接采用动漫版作为蓝本。

随着优酷独播《凡人修仙传》真人版预告的发布,观众注意到该作品与动漫版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包括斗法场景的特效设计、配乐元素的直接借鉴,以及由王裕仁担任总编剧的创作团队,甚至连两版的主题曲均由同一歌手演绎。

在7月27日正式开播前夕,《凡人修仙传》真人版已收获超过513万观众预约,创下平台年度最受期待剧集的纪录。作为长期处于竞争中下游的优酷,此次凭借改编自热门网文的剧集,或将迎来市场地位的显著提升。

爱优腾等平台曾多次尝试通过网文获取短暂热度,与当下形成对比。此前,男频网文改编的影视作品普遍遭遇滑铁卢,口碑与收视率双线下跌。2013年,乐视推出的《唐朝好男人》作为国内首部男频网剧试水,却因制作粗糙、成本低廉,最终沦为口碑与观众的双重弃子。即便后来爱优腾加大投入,短期内仍未能扭转网文影视化项目被市场冷落的局面。诸如《斗破苍穹》《择天记》《武动乾坤》《将夜》等经典IP在影视化后,大多未能实现原著的影响力,反而成为观众调侃的对象。这些作品播出后,往往只能留下"斗气化马"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梗。

作为特例,《精绝古城》在2016年底登陆腾讯视频后便创下播放量突破45亿的佳绩,凭借8.1分的豆瓣评分成为平台口碑标杆之作。该剧不仅带动了大量用户升级会员,更以卓越的VIP拉新表现位列当年冠军。其成功主要源于两方面:首先,《鬼吹灯》原著作为优质IP基础,远超常规网络文学;其次,由正午阳光团队打造并由靳东主演的制作阵容,明显优于诸如鹿晗主演的《择天记》等同类型作品。

然而此类模式却难以大规模复制。尽管《繁花》凭借高水准制作获得广泛赞誉,但影视平台难以持续邀请王家卫进行类似风格创作。相较之下,《庆余年》作为现象级作品,其成功更具示范意义。该剧于2019年在腾讯视频与爱奇艺双平台同步上线,据官方数据统计,首季累计播放量突破160亿次,豆瓣平台获得7.9分高分评价,超120万观众参与打分,位列全网热度前三。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庆余年》曾连续37天占据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榜首,单日最高市占率曾达到37.04%。

近年来,网文改编剧呈现出正剧化发展趋势,同时融入喜剧元素以提升观剧趣味性。这种创新模式下,年轻演员与老戏骨的强强联手成为市场亮点,引发观众热议。爱奇艺在《庆余年》成功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赘婿》,由郭麒麟、宋轶等原班人马加盟,该剧迅速登顶热度榜单,创下单日破万的纪录。依托阅文集团资源的腾讯视频,则更明显地复制《庆余年》的成功经验,2021年末推出的《雪中悍刀行》几乎复刻了原剧的制作班底,包括张若昀主演和编剧王倦的创作。去年年底上线的《大奉打更人》更是对标《庆余年》,开播前便展开大规模宣传活动,被网友戏称为'预制爆款'。

相较之下,其声量仍不及腾讯视频与爱奇艺,直到今年优酷的网文改编剧才迎来显著突破。根据云合数据统计,《藏海传》开播后首周最高市占率达40.1%,成功超越腾讯视频的S 剧集《折腰》,成为上半年当之无愧的剧集冠军。若《凡人修仙传》能持续保持强势表现,优酷在今年与腾讯、爱奇艺的较量中或将展现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男频网络文学领域大获成功,《凡人修仙传》电视剧开播当日便以其强势的宣传攻势席卷优酷App首页,相关资讯几乎占据全部屏幕空间。

在线下推广方面,将结合户外LED广告屏与主创团队的驻地宣传,形成多元化的宣传矩阵。

各大平台对男频网文IP的深度开发显然是出于商业考量。以阅文集团为例,其去年总营收达到81.21亿元,同比增长15.82%。其中版权运营板块表现尤为突出,收入同比激增34.2%至39.91亿元,仅卡牌业务销售额就突破2亿元。相较之下,少林寺IP的跨界拓展虽已初具规模,但仍与阅文的商业化程度存在显著差距。视频平台方面,热门网文改编剧集的市场效应同样显著,例如2015年推出的《盗墓笔记》尽管因选角争议和特效水平欠佳导致豆瓣评分仅为5.6,却仍为爱奇艺带来500万新增会员;而2017年上线的《择天记》虽然评分低至4.3,但在云合数据年度热度榜单中仍位列第三。

即使口碑不佳的剧集也面临困境,而口碑稍佳的作品则处境更为艰难。《庆余年2》在上线首日便以开播首日平台历史最高热度值的数据亮相,随后“庆余年剧王”的讨论热度攀升至热搜榜单,腾讯视频随即回应称“确实如此”。

与市场热度相匹配的是《庆余年2》的招商表现。在同期剧中,其每集广告投放量仅次于《繁花》,但每集广告时长却显著领先行业平均水平。为提升广告价值,《庆余年2》创新性地设立了品牌商排位制度,有业内人士透露,仅通过广告招商收入,该剧便已实现投资回本。

对标《庆余年》的《大奉打更人》在招商阶段打出"双顶流阵容"的旗号:一方面签约头部艺人王鹤棣,另一方面依托IP本身的影响力,该剧在起点平台总推荐量达937万,是《庆余年》的两倍以上。实际效果验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最终成功获得26个官方合作品牌。

如今,一部拥有国民影响力的网络文学IP,往往被视为价值连城的资源宝库。《鬼吹灯》的创作者天下霸唱曾令人扼腕——其于早期以10万元的价格,将该IP全部版权转让至起点中文网。然而要深度挖掘这一IP价值,亟需突破性别受众局限:影视改编市场始终遵循着"女性观众为王"的铁律。即便《庆余年》本质属男频作品,其成功爆红亦离不开这一规律,女性受众占比逾四成。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赘婿》的原作者曾公开表示该作品属男频爽文,无需女性读者,但在影视化过程中,制作团队仍针对性地调整叙事视角,注入女性元素,甚至创造出"男德学院"等全新设定,通过性别互换情节实现受众破圈。

各大视频平台普遍认识到,其核心商业利益仍高度依赖于女性用户群体的消费行为。

为何《庆余年》之后难觅匹敌之作?随着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众多竞品应运而生,但真正能与《庆余年》相提并论的网文改编剧集却迟迟未现。即便《庆余年2》也未能突破原有高度,这背后折射出网文剧集普遍面临质量瓶颈的现实。相较于《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狂飙》《繁花》等口碑与收视双赢的佳作,网文改编作品虽拥有庞大受众基础,却因创作难度远超预期而难以成就经典。尤其在女性观众对内容要求极高的当下,低质量改编更易被市场淘汰,这或许就是网文剧集难以突破《庆余年》现象的核心症结。

在网文改编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剧本创作的复杂性首当其冲。为追求商业利益,部分网络小说作者长期保持高频更新,导致作品出现大量冗余内容,人物行为逻辑与故事发展常显牵强。以《凡人修仙传》为例,尽管该作品被广泛认为达到巅峰的"人界篇"仅占全书约五成篇幅,但原著超百万字的体量仍让改编者难以全面把握。更有趣的是,剧中主角韩立在前200年的人生中频繁展现临阵脱逃的特征,这一设定曾被读者戏称为"韩跑跑",然而当影视导演将该角色经历诠释为"青春、热血、成长"主题时,却引发了原著读者与动漫粉丝的强烈不满,令不少人感叹"彻底完了"。

将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作品时,导演与编剧往往面临双重挑战:既要精准还原文字叙述的细腻情感,又要将其转化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语言,这一过程不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更易导致创作疲劳。而在选角层面,多数网文核心人物形象高度依赖主角设定,其表现直接关乎改编作品成败。然而受流量导向影响,部分剧集选择启用流量明星或小鲜肉担纲主角,这种选择往往与角色气质产生冲突。以《将夜》为例,首部选用陈飞宇饰演主角引发"面瘫""念白生硬"等争议,尤其在胡军、郑少秋等演技派演员的对比下更为明显;第二部换由王鹤棣出演后,负面评价反而加剧。这种选角策略的失误,不仅未能提升作品质量,反而形成"首部因主演被批判,二部因换角更遭质疑"的连锁反应,暴露出影视化改编中选角与角色适配度缺失的深层问题。

网文作品中主角的阅历往往错综复杂,角色塑造需要更成熟的演员来诠释。与其依赖流量明星或小鲜肉来演绎这类角色,主创团队或许更该思考如何借助老戏骨的深厚功底。此外,部分作品仍存在明显短板,如《雪中悍刀行》中过度使用绿调滤镜,导致画面呈现异色效果;动作场景则被诟病为"PPT打戏",慢动作镜头的堆砌反而削弱了战斗张力。

本质而言,IP的价值有限,而大众的审美眼光始终是决定性的。网文创作者需倾注心血将故事转化为IP,影视团队唯有保持专业才能实现高效转化。使IP成为盈利的源泉,关键在于优质内容的支撑。图片由网络提供,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